:::

溝通技巧及方法

孩子轉大人 父母換腦袋

2013-08 親子天下雜誌48期 作者:賓靜蓀(部分引用)

青春期,是生命的第二次誕生,是轉大人的關鍵。孩子的身心都經歷成長。掌管決策、情緒的大腦前額葉皮質,也開始變化。

父母做準備!從小就儲存親子「愛的資本」

其實,你現在就可以開始,不管孩子五歲、八歲或十三歲,只要父母願意「換腦袋」,開始儲存愛的資本,青春期不一定是一場風暴,也可能是親子關係中,一段最精采的探險。

讓父母不解的脫序行為背後,其實有孩子的不安、徬徨、又不願意承認的辛苦。「那些都只是保護色,」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一語道破。原來,孩子轉大人,父母必須換腦袋。父母必須放下自己對孩子的理解,重新去認識這個「大部分時候也不確定自己是誰」的孩子。原來,父母不要爭當下的對與錯、不要和孩子的好友爭誰比較有影響力、不要重複問問題來表達你的關心。原來,父母要將焦點從「孩子為什麼狂飆?」轉移到「孩子需要的是什麼?」

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表示,孩子轉大人,父母最重要的任務,「不是往外把孩子抓回來,而是往內處理自己,看看自己在不安、恐懼什麼?」心理諮商師黃心怡同樣建議:「父母要在中年重新再相遇。」父母重新調整自己的生命優先順序,竟會是讓孩子安心轉大人的最好身教。

爸媽放寬心!親子夠緊密,孩子跑不遠

孩子轉大人,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,父母不能要他hold住不開。放手需要練習,放心需要修為,父母會不忍心孩子受苦,但專家們提醒,生命成長像蝴蝶破繭而出,父母不能也不需替孩子將繭剪開,因為這會讓他的身體和翅膀無法正常發展,反而有礙未來的飛行。

孩子轉大人,父母最難的,是依舊要默默守候,不離不棄。

即使孩子表面上不需要你,但他們裝酷耍帥的眼光,還是會不時瞄回父母身邊。即使孩子表面對你的話和價值觀嗤之以鼻,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,遲早會從孩子身上顯露出來,時間點可能會晚至子女長大離家後。父母無法替孩子編寫人生劇本,也無法選擇孩子的個性,但可以養成他們演出時需要的能力,並且給予掌聲。

青春期是父母陪伴孩子最重要,也是最後的一段飛行旅程。歷經「亂流」,我們終將孩子送往他獨自振翅翱翔的軌道。